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主题活动
新时代中国与发展中国家政策圆桌:“一带一路”面临的竞争,美、俄、印对“一带一路”的反应
发布时间:2018年07月18日  来源:现场速记  作者:  阅读:13161



开场+介绍位专家:马文生副秘书长

1. 李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前所长、研究员 (10分钟)

2. 王庆新清华大学教授(10分钟)

3. 杨  外交学院教授(10分钟)

察哈尔学会国际咨询委员会主席吕凤鼎大使和察哈尔学会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中联部原副部长艾平大使提问专家、与专家进行讨论(30分钟)

 

马文生:本场主题是“一带一路”面临的竞争,美俄印对“一带一路”的反应。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美国很关注“一带一路”。美国有影响力的智库都纷纷成立研究“一带一路”的项目。俄罗斯是近十年来发展迅速的大国,是中亚地区大国游戏的参与者。有人认为二十一世纪是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国家审时度势,抓住了全球化的契机,迅猛发展。印度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比如贫富差距、城乡差距,不可否认的是印度在南亚国家的政府和民众间都颇有影响力。不仅知己也要知彼,我们弄清美、俄、印等国的精英们对“一带一路”的看法,对“一带一路”的顺利实施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邀请的专家有: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前所长李文先生; 清华大学王庆新教授,王教授主攻于东亚和日本政治与外交学,他是这方面的专家。还有研究俄罗斯外交的外交学院教授杨闯先生,以及研究印度外交政策方面的专家,外交学院教授高尚涛先生。下面首先有请李文所长发言。

 

李文:非常感谢,尤其是王义桅教授,我们经常开会,我也到处讲一带一路,所以说我对他的研究非常关注,他每出新文章我都关注,他写得非常快,非常勤奋。题目刚才马秘书长都说了。我简单给大家介绍介绍美国官方政府和学界,还有企业界对于一带一路的反应。

   

总体上来讲,美国的反应是负面大于正面的。首先讲政府,在奥巴马时期非常冷淡,突出的表现就是在五个常任理事国当中,美国和日本是没有加入亚投行的,而且它的官方通过各种方式透出出来信息,我们的一带一路是针对它们的,是针对TTP,有点儿模糊反对的意思。特朗普上台后有一些变化,去年习主席会见了特朗普,5月份我们开会的时候就派了他的安全委员会的主管东亚事务的高官来参加,态度比较积极。他在会议期间各种场合上,说了重要的三句话:第一句话,一带一路是搞基础建设的,设施联通的,美国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第二句话,我们美国的企业准备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来。第三句话,我们的驻华使馆,还有美国企业共同成立了“一带一路”工作小组。当时媒体报道很多。特朗普在峰会结束的22号也在公开场合说,美国企业准备参加一带一路的项目合作,这是官方正面积极的回应。

   

那么负面的比较多了,我主要讲这么三个代表性的。

   

第一个,美国,特别是鹰派或者对华比较强硬的黑衣宰相班农,现在他不担任国家安全会委员了,但仍然是美国总统首席战略专家和高级顾问。他在去年12月在日本的演讲非常反动,主要观点说中国人太厉害了,中国人把19世纪、20世纪三个伟大的地缘政治家的理论综合到一起搞了一带一路,认为它是一种地缘政治战略。

   

哪三个重要的地缘战略政治理论家呢?第一个是麦金德,是19世纪英国的地理学家,他的主要观点就是谁控制住了中亚腹地,谁就是控制了全球。第二是马汉,谁控制住了海洋谁就控制了全球。第三个是斯派克曼。他说谁控制了边缘地带谁控制了全球。中国的一带一路一个是的控制,控制中亚,一个是控制中亚。路是控制南海还有各个港口,包括波斯湾、吉布提港,二是边缘地带,包括西亚、北非,还有把我们南海也孤立出来,控制全球,这是班农的理论。

  

第二个,美国前国务院亚太事务助理国务卿叫坎贝尔,还有美国前副总统拜登的副手叫雷克纳,在外交事务发表文章,主要观点是认为中国搞一带一路想要改变国际现有的机构或者是机制,改变现有的国际规则,包括把中国的价值推向全球等等,也是非常强硬的。

   

第三个,619号国防部长马蒂斯在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毕业典礼上直接说,北京就想恢复明朝时期的朝贡制度,一带一路就是通过南海造岛造礁,最后是让周边地区向北京屈服,想恢复明代中央帝国的地位。我认为负面的反应大于正面的反应。

   

许多智库非常感兴趣,包括布鲁金斯学会,外交委员会等。智库研究中国一带一路的意图是什么呢?我总结了一下,国外专家学者认为中国有三大意图:第一是为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因为内需不振,产能过剩等,所以要搞一带一路。第二是要重绘亚太经济版图,把美国挤出去。第三是反对美国,重造世界的合作机制和规则。这是关于中国战略意图的认知。

   

对于一带一路的影响呢?刚才王义桅教授认为一带一路是孩子。他们认为一带一路能够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能够挑战美国的地位,撼动美国主导的国际金融秩序。

   

前景呢,他们也认为一带一路会面临很大的困难和挑战,最大的就是区域安全的挑战,包括恐怖主义等。还有投资风险,美国人、日本人认为一带一路不透明。还有周边国家对中国的疑虑,也会影响一带一路。总的印象,学界对一带一路的研判还是比较客观、科学的,但总体上负面的。媒体也差不多,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第三个是商界。美国官方认为美国的企业可以参与到一带一路的项目合作当中来。商界觉得有利益可图,态度相对比较积极。简单举几个例子:一个是美国的通用电器,这个公司已经参与到了我们的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当中。刚才王教授也讲了,我们的中巴经济走廊在2012年建的,一带一路2013年才提出的,实际上中巴经济走廊就是我们三部委发布的白皮书的一个蓝本,它是一带一路的先行和示范区,美国参加了这个项目。

   

还有王教授这本书当中也提到了,美国的企业参加到了我们的马来西亚的马六甲黄金港项目。王教授还有数据,美国公司出了100多亿,我们出了300多亿,马哈蒂尔和中国这么好,也是美国企业参加我们一带一路项目的力证。还有在非洲合作项目比较多,有一些美国公司也参加了,表明他们也很积极。

   

下面我对前景做一个研判。本来一带一路是向西的,从来没打算向朝鲜半岛、向日本、向美国发展的,后来弄的越来越宏观。但是基本上我们也不想在美国。我写过报告,正好特朗普搞基础建设,可以通过亚投行融资。但是现在看起来,由于中美贸易摩擦,在未来几年里美国官方、美国的学术界对中国的一带一路肯定评价是倾向于负面的。不拉黑你、不给你使坏就是好事,但肯定会使坏。刚才王教授讲得非常好,包括斯里兰卡港口的事。斯里兰卡明确说,你们反对我们中国搞,但是印度也不搞,美国也不搞,那我们就不能发展了。我就讲这么多。

 

杨闯:组委会给我的题目是中俄在中亚的竞争,我个人不喜欢这个题目,我改了,我讲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符合双方的利益与中亚的稳定。我的观点也得到了与会学者的呼应。

   

我对一带一路也做了一定程度的关注,写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和《外交学理论与实践》,都有专门的章节来阐述中国一带一路的倡议发展取得的成果以及面临的问题,但是这是一个对实践外交的梳理,不像王义桅教授这本书很会讲故事,更多的是学理性的研究。

   

我想讲三个问题,一个是中亚的形势。我个人认为,中亚主要的问题是经济发展和安全形势问题。中俄在中亚有没有存在过竞争?我个人不讳言,在苏联解体的时候,在中亚有多种力量,美国、日本、土耳其、中国、俄罗斯,多种力量,但是当时的主要竞争力量是美国和俄罗斯,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关系不构成一个主要的问题。因为俄罗斯的大西洋主义在俄罗斯外交政策中占很短的时期,1996年俄罗斯的外交政策就转向了欧亚主义,标志就是外交部长的更换,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实。

   

中亚的安全形势不仅有国内的安全问题,因为苏联解体之后,塔吉克斯坦长期发生内战,还有吉尔吉斯等国家的颜色革命,还有恐怖主义,毒品走私,有组织犯罪等等。现在我们给它概括为三股极端势力。上合组织最早成立的就是反对极端主义的中心,我们的联合军事演习也是针对三股极端势力。

   

最近值得注意的是什么问题呢,今年的3月份中亚五国召开了一个峰会,没有邀请俄罗斯,也没有邀请中国参加。它们之间一块儿研究地区问题,而且通过了决议,除了土库曼斯坦是一个永久中立国,其他国家都实行相互的免签证制度。我们一带一路在中亚首先面对的地区,而且中亚很多国家是获利最多的,像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还有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它们都是获利最多的,但是这些国家时隔13年之后召开这么一次地区峰会,没有邀请中国和俄罗斯参加,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还有一件事,就是哈萨克斯坦的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今年1月去美国访问,单方面给予美国免签证政策。大家都知道,中国无论是学者访问还是商务访问,哈萨克斯坦的签证是非常严格的,过了时间要回到乌鲁木齐还要进行一次签证。纳扎尔巴耶夫个人的变化,还有乌兹别克斯坦新总统的政策调整是值得我们高度关注的。

   

中亚地区,中俄合作还是占主要的,还不构成竞争,而且中俄合作对中亚总体稳定是有利的,这是第一个观点。

   

第二个关于新时期中俄的定位问题,王岐山有一个讲法是背靠背,肩并肩,外交部原来的稿子是背靠背,他自己加的肩并肩,表明两者在新时期是非常紧密的关系,背靠背就是把自己的安全完全交给对方了,360度观察全世界。现在俄罗斯的主要方向是从波罗的海到黑海,加上乌克兰,中国现在西部不是主要问题,因为有上合组织;北部也不是主要问题,因为有俄罗斯。中国最主要的是东海、南海和台海问题,这是最主要的安全的软肋。我们跟俄罗斯在这些方面进行合作,对两国的安全是十分有利的。

   

经济合作,在远东地区是存在一些问题,比方说石油管线曲折发展十年,这里有日本的竞争,更多是俄罗斯当时有些担心会成为中国的石油附庸。后来普京拍板,先修到中国的石油管线,中国境内的石油管线由中国来承担。另外有些合作项目现在已经取得进展,当然跟中国的变通也有关系,比如说由中国公司向新成立的中俄公司贷款,解决资金问题,推动了项目的进展。

   

但是我们普遍感觉中美贸易额大大高于中俄的贸易额,但是俄罗斯的经济实力就这么大,2017年双边贸易额增长20%,这也是很可喜的。


最后一点,我们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同体,打造新型的国际关系。一带一路是一个全方位的合作平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遭到最大的挑战就是美国的霸权主义。现在有的人提出来是不是要回到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我个人认为这种提法不正确。那是在特定时期中国应对国际形势变化的一个政策,现在中国体量这么大,你再回去是不可能的,人家也不相信。我个人认为还是应该旗帜鲜明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俄还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值得珍惜,中俄这种全面合作战略伙伴关系是世界和平的保证。谢谢!

 

编者注:杨闯教授准备的发言稿《中俄全面战略协作符合双方利益与中亚稳定》

 

高尚涛:现在谈一带一路,一个是关注我们是怎么想,我们真正把自己的想法准确传递出去,王义桅教授做得非常好;另外是我们关注外国人怎么想,然后把一带一路倡议落实下去。我今天的发言主要谈谈第二个方面,就是印度的看法,以及我们怎么应对。

   

一带一路提出5年了,取得的进展非常明显,影响也很大。印度作为中国最大的邻国,态度一直比较负面。我跟印度的官员、学者进行交流,包括阅读印度媒体、智库的报道,总体感觉印度是不太接受一带一路的,对一带一路不信任,充满威胁感和警惕性,但是又觉得中国具有利用价值,所以在非一带一路的项目上想和中国进行合作。

   

我从自己的角度谈谈自己的感受,向各位专家请教。

   

第一点我想谈中印之间存在结构性的冲突,决定了印度对中国的排挤,不信任。表现在几个方面:一个是历史积怨,一个是现实矛盾,再一个就是大国竞争。历史积怨主要是1962年的中印战争以及其产生的深远的后果。我们知道新中国成立后中印关系走得非常近,当时尼赫鲁总理的想法就是拉动中国做他的一个小弟弟,因为他觉得中国刚独立,他帮中国的话,中国一定会跟他走,所以他邀请中国参加万隆会议,放弃在西藏的特权。但是中印之间的领土纠纷还是非常多的,印尼赫鲁认为他退出西藏以后已经让步很大,跟中国没有领土纠纷,但是中国认为领土纠纷还有很多。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提出谈判解决领土纠纷的这些合理的诉求,不能接受,他就出台了非常强有力的政策,向中印制边界派遣军队,那么就引发了1962年的边界战争。这个战争结果我们知道印度惨败,尼赫鲁总统垮台,垮台以后尼赫鲁为了推卸责任,他在国内宣传说是中国人背信弃义导致了这场战争,尼赫鲁这种宣传导致印度人普遍对中国非常的不信任,或者说怀有深刻的敌意。

   

那么尼赫鲁垮台之后,战争以后,他很快就倒向苏联,那时我们跟苏联的关系很僵。这时候中国为了制衡印度,就去支持巴基斯坦,那么中印战争以后,中印两国的结构性矛盾和不信任情绪一直延续到今天,很多印度人包括很多的军政要员仍然对于1962年的战争耿耿于怀,对我们是充满了敌意和警惕。

   

除此之外,中国和印度还存在大量的现实矛盾,进一步强化了不信任感,第一就是大量的领土纠纷,是中印战争时期遗留下来的,那么这些领土纠纷一个是藏南地区,再一个就是阿克赛钦,还有一些争议,这些问题不断牵住两国的神经,使两国关系很难平静,导致出现一些政治事件,使对方都高度的警惕。

   

第二点是在联合国改革上,印度安理会扩容,它自己成为常任理事国,那么德国、日本都积极支持,因为它们也有这个想法,但是在这个点上中国考虑到安理会扩容会导致结构巨大的变化,中国是希望安理会保持稳定,那么这个态度也让印度感觉到中国阻挠它。

   

第三在核武器问题上,印度进行了核试爆,违反了条约,那么这个时候国际社会对它进行制裁。制裁的过程中印度人向美国人暗示,它进行核试爆是应对中国的威胁,这之后美国人就一反常态,开始支持印度,签署核合作协议,邀请它进入核共和国集团,在核共和国集团现在只有中国反对它,那么这个问题进一步凸显了中国和印度在核问题上的矛盾,让印度觉得中国是它的敌人,对中国产生敌意。

   

再一个,在印度和巴基斯坦问题上,印度一直希望中国减少对巴基斯坦的援助,支持印度在联合国框架下制裁巴基斯坦,但是它的这些想法,中国都是反对的,那么对这一点印度一直耿耿于怀,这些重大的现实矛盾也很难在短期之内解决,决定着印度对中国充满了敌意和不信任。

   

第三个就是印度的大国心态,它不甘心做中国的附属,所以很自然地把中国作为竞争对手来看待。那么印度建国以来一直想做大国,它出台了很多政策,就不一一讲了。在这种背景下它非常担心出现一个竞争性的大国,对它产生威胁,但是随着中国的发展壮大,中国就是越来越大,所以它对中国就有很强的提防心理和干扰冲突,对于中国和南亚国家的交往充满了焦虑和不安。

   

那么与这样的情况,印度对中国的一带一路是充满了提防和抗拒,第一,印度不相信中国提出的共商、共建、共享的主张,认为中国建一带一路背后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因为说到一带一路只是中国自己的方案,不像说的那样惠及他国,因为你没有把所有的国家放在一起讨论,方案不透明。

   

第二,印度人怀疑中国通过一带一路贡献一个中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它说中国是一个中心,想把印度作为一个辐条,但是印度不想做这个辐条,然后印度怕中国通过一带一路把他们的墙角挖了,一带一路覆盖东南亚、中亚、巴基斯坦这些地区,这些地区是与它利益相关的地方,那么中国在这些地方会开拓,会威胁印度的利益。

   

那么在安全方面,印度把一带一路看作是一场战争,认为是中国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发起的战争。首先它认为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巴经济走廊,经过克什米尔发展区,印度认为这是它的领土,只是它没收回,你在这里建方案不跟印度协商,是挑战了它的主权、恶化它的安全形势。再一个印度担心海上丝绸之路最终导致中国在印度洋建立中国基地,那么印度国防部的官员非常明确表示,不允许发生在吉布提的事情在印度洋重演,因为印度一直在怀疑中国在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缅甸,甚至巴基斯坦建立军事基地。

   

基于这样一些考虑,印度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替代性方案,以印度为主导,与中国展开竞争。其中有孟加拉湾倡议,这个提出的很早,印度要把它作为跟一带一路竞争的重要抓手。还有共享开发计划,通过借鉴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互联互通的大战略眼光,实现共同发展,提高印度的影响力。再有提出蓝色经济计划,把这些海湾国家一块发展起来,与印度共建海洋经济。还有融合的经济走廊的计划,印度版的一带一路,就是印度拉拢美国和日本抢先建立游戏规则。总而言之,印度提出了很多替代性的方案。

  

印度对中国的这种提防丝毫不避讳。就在78日,印度召开了邻国大使的小范围会议,在会上他们做了一个结论,就是说在巴基斯坦,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因素在增加;它认为中国在阿富汗不可能建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但是还有潜在空间;那么在斯里兰卡他们认为中国继续拓展经济关系,但斯里兰卡政府还跟印度保持一种关系,但是中国已经在马尔代夫做了大量的投资,那么针对这些一些问题,印度外长作了一个指示,让这些大使们,第一要继续紧盯中国的一举一动,第二是继续确立印度自己的合作项目,第三要提醒这些国家,跟中国接触可能面临严重的后果,如果继续用中国的贷款继续投资建设,很可能会被中国套住。所以印度外长的表态实际上表明了印度对中国的“一带一路”一贯态度和思路。

 

王庆新:我重点想讲讲中美关系多一些。首先祝贺王义桅教授的书出版。我讲的主要内容就是美国对华外交政策的转向以及对一带一路的看法。

   

第一部分,简单介绍特朗普前首席智囊史蒂文·班农,还有中国人都熟悉的基辛格,这两位都是美国著名的战略家。王义桅教授在新书中西方质疑的分析中提到中国和美国沟通协调的重要性,我做一些补充。

   

第二部分介绍一下特朗普政府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和中美在一带一路方面的可能竞争。我有些担心甚至有些悲观,中美在一带一路方面的竞争可能会加剧,我想把这个问题提出来。

   

第三部分,提两个个人的建议,就是我们怎样应对美国日益加剧的的竞争和压力。

   

我先谈第一部分,特朗普这两个外交智囊。大家知道中美关系在特朗普上台之后出现重要的转向,特朗普当选之后就与台湾领导人蔡英文通电话,挑战中国对台湾的底线。最近特朗普与金正恩在新加坡的会谈也影响了中朝关系,再就是最近的一周以来爆发的中美贸易战,大家都和我一样关注这些问题,就是特朗普对华贸易的政策是什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特朗普的外交政策转向?谁是特朗普背后主要外交智囊?这些智囊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什么?这些问题很复杂,我也不可能讲清楚,只是通过我对英文文献的阅读提供一些个人的思考和理解。

   

我认为班农和基辛格这两个人对特朗普的外交政策转向起了重大的作用,这两个都有各自的重要理论基础来支撑他们的全球大战略。班农信奉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并且力主采取全面对抗的激烈方式来对付中国崛起,基辛格则是现实主义或实用主义者,他信奉国际关系研究中的力量均衡理论,建议用温和的平衡战略来应对中国崛起。班农是特朗普政府的前首席智囊,他原来是美国一家以煽动民粹主义为目的的广播公司的老板。班农主要是从文化和文明的角度来思考中美关系。他在2016年夏天加入特朗普竞选团队之后,对特朗普的竞选策略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特朗普总统的当选与美国草根阶层的民粹主义力量的兴起是不可分开的,可以说班农制定的竞选策略功不可没。

   

在特朗普上台的前后,班农发表几次引人注目的重要演讲,刚才李文教授也提到了东京演讲。我简单提一下这两次演讲的内容概括。第一次最著名的是2014年在有关欧洲宗教右翼的研讨会中的演讲,另外一次就是在2017年秋天在日本的演讲。班农在这几次演讲的内容可以概括如下:

   

他认为自冷战之后,西方世界正在偏离西方文明的主流价值观,也就是世俗化倾向的加强和宗教信仰的缺失。他认为以犹太教和基督教为基础的西方文明正遭遇着重大的危机。西方文明危机体现在两个层面:第一个是政治和经济层面,他认为以基督教为基础的启蒙式资本主义制度正在衰败,这种启蒙式资本主义强调良心和基督教伦理来规范和约束规范商业行为,是近代西方世界成功崛起的最重要的原因。由于犹太教基督教信仰的衰落和世俗化,这种启蒙式的人性化资本主义制度正在受到以中国和俄罗斯为代表的另类资本主义,也就是国家资本主义的挑战。他攻击我国社会主义特色市场经济为儒家重商资本主义制度。换句话说,班农强调的是中美之间的巨大文化差异,导致中美经济模式的不同和激烈竞争。他将近年来西方的经济衰落的责任都推给了中国,把中国当成了西方经济困难的替罪羊。

   

班农还关注到一个更高层次的文明竞争,也就是亨廷顿所说的不同文明之间的竞争与冲突。班农特别担心伊斯兰极端势力的扩张,他认为伊斯兰国运动就是伊斯兰极端主义势力扩张的体现。他认为美国正在与伊斯兰极端主义势力展开一场全球战争。

   

他认为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目的是为了扩大中国在中亚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力。他甚至预言中国的儒家威权体制与伊斯兰的神权体制有天然的亲和力,他认为一带一路战略可能使得我国与伊斯兰世界的关系更加紧密。他甚至认为美国和中国在未来五到十年在南海可能发生军事冲突。他并且说俄国是美国的天然盟友,而不是威胁,因为俄国文化属于西方基督教文明的一部分,可以帮助美国对抗中国、伊朗和土耳其。很显然,班农对中国是充满偏见甚至敌意。

   

相对于班农,基辛格对中国的态度要温和与友好很多。基辛格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美国著名外交家和前国务卿。他在上世纪70年代初在尼克松政府中担任总统安全顾问,为尼克松访华和中美关系正常化作了重要贡献。基辛格是现实主义者或实用主义者,不重视道德伦理原则在国际关系中的应用,而是强调国家之间实力的均衡分布是世界和平的基础。他不相信任何一个大国或霸权能够一统天下,而是相信大国之间的合作,协调和联盟可以应对任何大国的潜在侵略行为。

   

基辛格近年来再次从力量均衡理论的角度来思考中美俄三角关系。基辛格在2016年的美国著名的《国家利益》杂志上撰文,呼吁美国和俄国抛弃自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以来双方所形成的偏见与怨恨,让两国关系重新走上正轨。他认为俄国是重新建立新的全球力量均衡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他认为克里米亚问题和叙利亚问题是改善美俄两国关系中个最大障碍。如果能去除这两个主要障碍就可能改善美俄两国的关系。

   

特朗普总统当选不久,基辛格很快就与候任总统见面。特朗普上台之后,基辛格又穿梭于华盛顿和莫斯科之间,扮演华盛顿和莫斯科中间人的角色,致力于恢复两国的正常关系。201612月底,根据媒体报道,基辛格向特朗普提出一个改善美俄关系的方案,包括美国承认俄罗斯对克里米亚的主权,并且取消美国对俄国的经济制裁,条件是俄国不再支持在乌克兰东部的反政府武装分子。很多国际媒体猜测基辛格的外交丝路是要改善和拉近美俄关系,以对付和制衡中国的崛起。他们称基辛格的新战略为反向基辛格战略,也就是联俄抗中,而不是以前的联中抗俄。因为基辛格的努力,美国和俄罗斯在2017年夏天在叙利亚问题上达成了停战协议,条件是美国停止支持叙利亚境内的温和派反政府武装分子,所以我们现在看到叙利亚局势基本稳定。

   

最近,特朗普在加拿大召开的七国集团峰会上说克里米亚不是乌克兰的领土,因为大多数克里米亚居民都是说俄语的俄国人。未来几天,特朗普和普京将在赫尔辛基举行会谈,美国和俄罗斯是否能在乌克兰和克里米亚问题上达成共识,全世界都在拭目以待。

    

班农和基辛格对特朗普总统的对华政策起着很大的作用,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包括美国最近的对华政策其实都能看到基辛格的影子,他用一种比较和平温和的手段,但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制约中国的崛起,甚至阻止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在沿线国家的影响力,因为他们把一带一路看作是中国挑战美国霸权的重要方式。当然,特朗普政府内部的官员有一些不同的观点,我就把比较极端的方式提出来,没有时间再讲我的建议了,就说到这里。  (完,本文为速记)


编者注:王庆新教授准备的发言稿《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的转向及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


点击获得更多《王义桅讲“一带一路”故事》新书发布会暨新时代中国与发展中国家政策圆桌精彩内容——

察哈尔学会研究员新书发布会系列:《王义桅讲“一带一路”故事》新书发布会

新时代中国与发展中国家政策圆桌:回顾与展望“一带一路”的对外宣传,问题与策略

新时代中国与发展中国家政策圆桌:“一带一路”在南亚

察哈尔学会圆桌专家答“一带一路”问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