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物 > 察哈尔快讯 > 2014年 > (总第50期)
张东:网络安全与公共外交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25日  来源:察哈尔学会  作者:张东  阅读:1304

网络安全与公共外交


张 东(中国人民大学公共外交研究院研究员):正如赵院长所说,我们刚接到这个课题的时候,感觉到切入角度不好把握。从我们的理念上来说,我们认为公共外交除了有一定的定义和理论做基础,更重要的是社会实践,是一个广大民众参与的实践,是政府和民众之间、民众和民众之间的一种互动。从战略的角度说,我们当时就在讨论,认为应该占住两头更能从实践的角度说明这个问题。一个就是理念,我们从理念来说,有了理念,再一个就是实践方式,所谓的路径,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从这个角度出发,对海南研究院的战略丛书在实际的操作价值上更有一定的贡献,对我们公共外交的普及,尤其是深入推动这种实践对全民的普及会有一定的帮助。所以说我们从理念和路径的思路来破这个题。

定好了位以后,我们就研究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正如这本书,我们选择了八个方面。为什么把网络作为第二章呢?我参与了第二章的写作,我们这个公共外交团队协助赵院长一直在梳理公共外交边界的定义,可能网络更能够支撑赵院长对公共外交定义的框架,大伙儿在书里也能看到这么一个理念的框架。这个框架也得到了学者的广泛认可,在实践当中也很有指导意义。我们想,既然这个框架本身就有这么一种相互关联的思想在里面,那么作为网络,尤其是互联网,作为一种科技手段在社会当中的应用,可能对公共外交的促进会起到一个不可替代的作用,甚至说它是一种更重要的加速器,推动公共外交不但在中国,而且是在全球的推广。这是我们写作的定位、想法。文章有了,大伙儿可以去读,我把背后的思想、思路跟大伙儿交流一下。

在这本书的第二章中,我们基本上从理念和路径上来谈。理念上来说,刚才赵院长说了,希拉里提出了一个美国互联网公共空间的战略计划,包括英国在内的很多西方国家相继发出了这种声音。作为我们中国也有相应的呼应,我们也在制定我们的网络空间策略和安全工作指南。

我们认为,作为国家网络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外交应该是它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可以说,它在我们网络安全这个战略当中,是一个更加基础、更加得人心的软安全策略。中国古代的“远交近攻”这种朴素的思想就是以攻心为上的,互相的交流是最重要的。

我在美国学习的时候,一位美国的教授跟我说:“当你喜欢上一个国家的文化,善于和一个国家的人民交流的话,你还会对这个国家有偏见吗?甚至恨这个国家吗?”可见,国之交在于民之交,我觉得公共外交是“民之交”的一个非常好的路径。互联网称为“民众对民众”(people to people),这种公共外交提供了一个非常有效、可以直接落地的手段。所以我们认为它应该是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

第二个层面,我简单说,在路径方面,我们一直在想,对于互联网,大伙儿都是亲历者了,我就不再说了。那么在这个路径中要把握好哪几点呢?我们在第二章中讲到了,媒体、政府、社会承担的一种巨大的责任,它被赋予了对公共外交构建、推进、倡导、引导的职责和作用。尤其是媒体,今天在座的有很多网络媒体和其他的重要媒体。我们非常重视网络媒体在公共外交工作当中的重要地位和引领作用。

当然,随着互联网已经进入了到了自媒体和社交媒体的时代,你们的作用会更加凸显,可以说是网络上的意见领袖,这个地位是不可撼动的。每个公众都有手机,有了手机,你本人就是一位编辑,就是一个信息发布者,也是个传播者。尤其是微信,你就是一个社交圈里的积极参与者,大伙儿在社交圈里进行沟通,等等这些。但是我们在写这本书的时候认为,媒体的作用是更加强大的。

在这当中,我们更加强调的就是网络的表达,如何去表达。我们这本书里深层次的含义是什么呢?办网站也好,做网络传播也好,大伙儿都是一种行家里手。那么对于公共外交,我们如何运用好网络上的媒体呢?我们认为网络的表达是我们公共外交开展网络外交的一个基石和重要的内容。比如说在遇到一个事件时,网络媒体如何发出它的声音?如何从国家的利益出发,从民族的利益出发,从公共外交的对象考虑,发出一个媒体应该发出的声音,如何去阐释,这是一种艺术,这是一种策略,这是一种路径。

作为政府,应该如何去发表他的言论,如何发出政府权威的声音,如何引导网络上的语言。社会组织、企业、每个个体,他们在网络上如何表达自己的意见,如何反映出自己参与公共外交的热情、参政议政的热情、关心国家大事的迫切愿望,他应该如何去表达。正像赵院长说的,中国是一本书,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页。我们认为中国的公共外交也是一个大型的网站,每个人就是一个小栏目,就是一个小频道,我们都要做好,发出正确的声音,我们在网络外交上才能营造出一个有利于国家的形势。

所以书中讲了政府网站应该怎么做、媒体网站应该怎么做、社会企业组织的网站应该怎么做、应该如何去表达。这个表达我不展开说了,包括语言、视角、互动的途径,因为表达完了还要怎么去互动。当时我们写这本书,就是从这个角度去阐述。基本上就是这两条,因为这本书的框架就是这样,理念不展开阐述了。

第三点,我们写完这本书以后,也在不断地研究、寻求突破。就像赵院长说的,我们自认为离“战略研究”还是稍微差这么一点点。由于这本书当时写作的背景和我们掌握的资料,以及研究水平所限,我们现在也感觉有点欠缺。现在我再去读这本书,我觉得还有好多东西没有点到,尤其是最近习总书记发表了《科技改变世界》,这篇文章大伙儿都看到了,给我有更深刻的启发。有的人把习总书记这种阐释作为治国理念的科技观,我觉得这个毫不为过。

从这个角度来说,互联网作为一个新兴科技的代表,纵观人类的传播历史,它作为一种传播媒介,还没有哪一种媒介像互联网这样对人们的交往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它实际上是为人们在社会上的实体交往与精神层面的交往搭起了一座桥梁。可以说,互联网对推进人们精神层面的交往起到了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如果从这个视角去做,再加上公共外交也是人们精神交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话,我认为互联网和网络公共外交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研究的地方,还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也是我写作这章的感想。

为什么我们把它放在第二章?除了第一章对公共外交的定义,赵院长把它放在第二章,我们觉得诚惶诚恐。互联网作为一个虚拟世界也好,作为一个现实的存在也好,它的确深入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承担着社会的变迁和人类历史进步的巨大责任。作为一种科技发明,作为一种科技的应用,对现实生活的贡献,我们认为互联网是责无旁贷的。我们认为对网络公共外交更应该加以深入研究,牢牢把握住这一点。

实际上我作为访问学者去国外学习交流的时候有一个深刻的感受,国外网络的应用和在社会中发挥的作用和中国似乎有一样,也有不一样的地方。尤其在网络的言论上、在网络的信息传播上,可能它反映得更加理智一些,更加贴近人们真实的思想生活,不像中国的互联网动不动就甚嚣尘上,不怎么淡定。我觉得这些表明我们的网络应用者还待于涵养的提高。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