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物 > 察哈尔快讯 > 2014年 > (总第59期)
加强城市公共外交的战略思考势在必行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24日  来源:察哈尔学会  作者:道书明  阅读:288


道书明(上海市政协对外友好委员会主任、上海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尊敬的赵启正主任,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我曾长期从事旅游工作,龚大使说了,中国的游客在国外表现的好坏,对一个国家的外交来说也至关重要。下面,我就《加强城市公共外交的战略思考势在必行》,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我的基本观点是,我国的公共外交到了关键时刻,如果不进一步努力,以前的良好姿态可能难以持久。因为我们的干部、我们的企业家,我们的同志们谈经济问题时可以头头是道。招商引资时,我们都是国外谈判的高手。但是如何谈外交?谈交往?谈我们的文化和各方面的交流?我们对这些问题可能熟悉的程度就不如经济。所以我们觉得,公共外交要努力。公共外交努力就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个努力就是要加强公共外交的战略思考,加强公共外交的统筹协调。


一、公共外交的实践走在理论前面

在我国,公共外交的正式名称出现很晚,但此类活动很早就开始了。正如赵启正主任指出的,我们很早就成立了人民外交协会,可惜中国文化的传播能力有限。如果人民外交这个词被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公共外交这个词可能就不需要了。进入21世纪,公共外交这个词正式出现在官方文件中。2012年,中共十八大政治报告明确要求:扎实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外交,维护我国海外的合法权益。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为上海开展公共外交前所未有的大舞台,公共外交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此基础上,20112月,上海率先成立了公共外交协会。之后,天津、广东等省相继成立了公共外交协会。2012年底,在十八大的推动下,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也应运而生。全国来看,公共外交已经热度不低。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已卓有成效的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在全国范围内,有利推动了公共外交的全面开展,专门讨论公共外交主题的公共外交季刊也已公开出版发行。2009年成立的民间智库察哈尔学会,思维活跃,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公共外交研究平台,组织了一些很好的论坛。西宁等省会城市和温州、杭州等沿海开放城市,也相继成立了公共外交协会,并开展了各具特色的、非常活跃的活动。北京外国语大学和清华大学,相继成立了公共外交中心,吉林大学也成立了公共外交学院。公共外交的学术研究、知识培训等也开始起步。


二、公共外交需要统筹、需要协调

但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陶醉于现有的成绩。因为与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期待相比,中国公共外交的现状显然还无法令人满意。最主要的问题是缺乏统筹协调的理论指导,百花齐放有余,百家争鸣不足。基本上是各地、各部门自行其是,放任自流,各敲各的锣,各唱各的调,无法予以有效整合,难以显现整体大于个体之和。在公共外交资源丰富,党委和政府比较重视的地区,公共外交相对开展较为活跃。而其他许多地区,公共外交还未纳入地方工作的主要议事日程,公共外交也就相对沉寂。在当前,公共外交没有纳入各地政府的考核体系,于是公共外交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重要的情况就在所难免。例如,全国各省区、市成立的公共外交协会,至今仍是开头提到的几家。全国的公共外交活动,需要通过地方公共外交协会开展。而迄今为止绝大多数地方都没有相应的激励和推动机制,统筹和协调缺乏抓手,当然也就无从谈起。其实在已经成立了公共外交协会的城市,在统筹和协调当地公共外交方面,虽然都在积极进行尝试,但也很难说有明显的效果。一个重要原因,是各省市公共外交组成的背景都是政协的努力。政协,可以参政议政,可以提出各种建议,但不能行使社会管理职能。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公共外交协会,难以参与推动全社会的公共外交。政府协调的对外经济、对外文化、对外科技医疗等活动,一方面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具有很现实的公共外交效应。但由于缺乏全社会的统筹协调,这些效应是分散的,甚至从公共外交角度来看是事倍功半。我们做了很多工作,花了很多劲,但我们都是各自为政,没有整体的、国家的对外效应。


三、构建公共外交战略,是统筹协调的前提

一项工作在开始阶段都是一张白纸,一开始也都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来进行工作。但是开始了一个阶段后,就不能老是那样零敲碎打。条件成熟时,就应该及时归纳、总结,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我们认为,之所以统筹协调不够,是因为我们对公共外交的规律缺乏认识。构建公共外交战略,可以引发我们从深层次进行思考,以全局的视野谋篇布局。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亚信会议后,视察上海期间,明确要求本市各级干部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放眼全国,放眼全球,不断提高战略思维,战略把握和战略运作能力。上海提出构建公共外交战略,正是响应总书记的号召,力争使上海的公共外交再上一个台阶,为全国的公共外交工作做探索、提供经验。我们也注意到一些专家已在各种场合、各种研究文章里提到了公共外交战略话题,也有人认为目前考虑战略为时尚早,这些看法都很有道理。但我们也认为,从全国来看,一方面各地开展公共外交方面都遇到了认识、体制、人才等多种局限,都在客观上提出了构建总体战略的必要性;另外一方面,各地和各部门开展公共外交的领域极为宽广,形式灵活多样,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研究、编制公共外交战略也就有了可行性。

我们在思考一个问题,公共外交初步阶段这么做,接下来怎么做?将来怎么做?长远的公共外交到底应该是什么模式?和国家外交、主题外交之间到底怎么来进行合理的匹配?这些都需要我们有战略的思维考量。

今年我们开展了关于构建城市公共外交战略建议的课题研究,我们和上海国际问题战略研究院在开展战略研究。我们希望通过战略研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公共外交的规律,加强公共外交的顶层设计。从总体上协调上海各项对外交流活动,这项工作涉及到对现有工作的改革,会有很大难度,但为了国家总体外交,我们必须面对挑战,敢于碰硬,否则公共外交无法有突破,年复一年,我们的讨论总是徘徊在原来的水平上。

关于对公共外交的初步思考,现在对公共外交有多种定义,我们认为要把握好这样几点:

1.公共外交,把表达有中国特色的外交理念放在公共外交的核心地位。其次,公共外交要以经济、文化活动为主要载体。公共外交是全社会的事,不能看作仅仅是政府外事部门少数社会组织的事。所有与外国公众接触的个人和组织,都不同程度承担了表现中华民族灵魂的责任。

2.形势分析,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点。上海拥有开展公共外交得天独厚的宝贵资源,同时也需要突破若干瓶颈。一是与世界各国在制度、文化方面的差异,可能导致的沟通障碍。二是硬件、软件失衡,包括干部在内的市民素质急需提高。三是官强民弱,上海发展公共外交的客观瓶颈要有所评价。

3.特定的时期对上海发展有重要意义的项目,应当组织全圆动员,对一般意义的普通项目量力而为,结合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及探索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设计出公共外交的规划。

因此,我有如下建议:要做好重点国家、重点城市、重点人群的工作;要善于通过具体故事表达理念;要理解和理顺外宣和公共外交的关系;要有相应的人力、财力,建立上海公共外交基金会,体制要进一步理顺。

加强公共外交的统筹、协调,是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同样研究编制公共外交战略也应该由政府牵头完成。我们的研究刚刚起步,目前的思考也不成熟,我们也愿意和各地的协会一起在政府职能部门牵头的基础上,共同努力,谢谢大家!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