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物 > 察哈尔快讯 > 2015年 > (总第76期)
钟海青 民族文化的国际传播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11日  来源:察哈尔学会  作者:钟海青  阅读:338

尊敬的张大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学者,大家上午好!

二战以来直至冷战结束,人们一直都是以军事力量、经济增长的强弱来判断一个国家在世界格局中的影响力。而今,随着文化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逐渐上升为主导全球秩序的又一重要力量。惟其如此,世界各国更加重视并强调文化教育在国际地位、国际竞争中的影响力。

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日渐重要的角色。但是要从一个大国走向强国,要在国际社会中获得话语权,需要通过文化传播推动中华民族文化走向世界,提升中华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一、软实力与文化国际传播

“软实力”的概念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首先提出来的。他指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经济、科技、军事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同时也包括文化、意识形态体现出来的软实力。并且他还认为,在现实时代,软实力正变得比以往更为突出。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和软实力的重要支撑,换句话说,国家的软实力归根到底是国家文化的软实力。

一般认为,在当下文化国际传播的领域中,其传播能力即文化国际传播力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构成,是争夺国际话语权的核心力量。美国雪城大学公共外交教授南希.斯诺在《公共外交手册》中写到,国家软实力是由三个维度来衡量的:一是该国文化和观念是否符合全球流行标准;二是该国是否有能力运用全球传播渠道影响新闻的报道框架;三是该国是否通过其国内和国际行为赢得公信力。从这个角度来说,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是与文化软实力的建设紧密相连的。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有赖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成效,而文化国际传播能力的建设也会促进、提升文化软实力。

众所周知,作为世界传媒超级大国,美国拥有政治、经济、军事、科技、英语语言、流行文化、传播媒介等方面的明显优势,一直以来美国都是以它的语言文化、科技文化和社会文化为载体,依仗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科学技术,将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价值观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国际传播,以实现其推广所谓的普世价值。

在东亚地区,作为新兴文化产业大国的韩国也在崛起。韩剧、流行音乐等在世界各地流行,韩国的服装、饮食业进入了国际市场。靠影视带动,其他相关产业跟上形成的韩国文化逐渐得到世界的公认。韩国的文化产品出口增长强劲,已经成为世界上的文化出口大国,借助电视剧优势传播本土文化,通过向世界各地销售文化产品,使得其间负载着所谓“高丽文化”逐渐为世界所认同。20世纪末,在文化产业振兴运动的推动下,韩国以影视剧、流行文化为先行主力的“韩流”在亚洲已经初见端倪,本土文化产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大发展,而且还进军日本、中国大陆、港台、东南亚等亚洲国家和地区,成为强势的文化产品输出国,在国际文化贸易市场中异军突起。

二、语言的影响力及中国民族文化国际传播

语言是工具,文化是载体,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观是内容,达成民族文化国家认同是目的。这几乎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国际传播的共同模式。

(一)语言是衡量文化影响力的重要指标。语言与文化共生互依、息息相关。作为人类日常交往中习得文化的基本工具,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产物。从这个意义上说,语言是衡量文化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文化国际推广及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都站在国际竞争的战略高度,对发展本国文化的国际传播予以密切的关注和大力的扶持。为挑战英语称霸世界的现状,维护自己的语言文化价值和核心利益,提高本国语言的国际地位,扩大在国际传播中的份额,许多国家都纷纷探求自己国家的语言推广战略,建立他们的语言文化推广机构,传播自己的语言文化。

英语的崛起经历了400年的时间,早在19世纪以欧洲殖民主义的形态崛起的西方国家和20世纪的美国霸权,扩展了英语语言在当今世界上的影响。时至今日,英语基本上成为世界通用语言,以至于从二战至今,英语尤其是美式英语已经成为国际化程度最高,使用区域最广的世界通用语,甚至在一些非洲国家,英语成为官方语言,几乎替代了本族语。纵观世界发展的历史,语言的兴衰与国家的兴衰息息相关,国强则语盛,反之亦然。

在当前全球化的国际文化推广的背景下,世界各国都站在国际竞争的战略高度,对发展本国文化的国际传播予以密切的关注和大力的扶持。为了挑战英语称霸世界的现状,维护自己的语言文化价值和核心利益,提高本国语言的国际地位,扩大在国际传播中的份额,许多国家都纷纷探求自己国家的语言推广战略,建立他们的语言文化推广机构,传播自己的语言文化。

比如法国,一直坚持把推广法语作为抗衡英语、传播法国文化的战略重点。早在1883年就建立了一个语言文化推广机构——法语联盟。这是一所致力于传播国际语言的优秀学校,旨在传播法语和法国文化,当前在130多个国家设立了1100多个法语中心,所有的法语中心都坚持采用不同的形式介绍法国文化,并致力于所在国的文化交流。2003年到2005年中法互办文化年的活动当中,法国更是以一系列的科技、文化、教育活动展览,呈现出法国在多个领域的创造力,在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们感到法国不仅是一个拥有灿烂艺术和丰富旅游资源的文明古国,还是一个拥有强大科技创新实力的现代国家。

还有其他国家,比如德国,在80多个国家设立了134所歌德学院和200多个考试和语言中心。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学院在30多个非西语国家设立机构,分院遍布世界。还有东亚的日本和韩国,在文化国际推广方面也是雄心勃勃。日本决定在海外增设100所日语学习中心,而韩国则宣布将在全球开办100所世宗学堂,宣称要与中国的孔子学院抗衡。事实表明,通过本国语言国际化来参与文化软实力的竞争,越来越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的共识。

(二)中国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国际传播

多年来,中国向世界推广传播中华民族文化,也取得了不少的成就,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孔子学院在全世界的迅速发展壮大。为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理解,为各国汉语学习者提供方便、优良的学习条件,中国在世界上有需求、有条件的一些国家建设以开展汉语教学为主要活动内容的“孔子学院”。

2004年,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此后,国家汉办陆续与瑞典、美国、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签署了建立“孔子学院”的协议。2006年以后,孔子学院迅速在海外扩张。截至2014年12月7日,全球126个国家(地区)建立475所孔子学院和851个孔子课堂,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在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孔子学院在提升汉语的国际地位、促进我国国际交流合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中国语言、文化对外推广工具之一的孔子学院承载着中国文化传播的使命,是中华民族文化走出去的集中代表,借助中国经济在国际社会上的日益强盛,将汉语文化推向世界,提高中国的地缘政治形象,成为国家形象的国际使者。

孔子学院的具体发展状况,我们以位于广西南宁市的广西民族大学为一个窗口,可以窥视到孔子学院发展的情况。广西民族大学从2006年开始,先后在泰国玛哈沙拉坎大学、老挝国立大学,以及印尼丹戎布拉国立大学建立了孔子学院,共3所。由于广西地处中国南部边疆,与东南亚国家接壤,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关系,广西民族大学兼具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得以充分发挥其学科优势和地域优势,在东南亚地区形成较大的影响,在民族文化国际传播上具有一定的特色。

从办学方面讲,广西民族大学从1964年开始就创办了东南亚语种专业,有越南语、老挝语和泰国语。至今,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南宁,学校借助这个发展契机,开设了东南亚非中语种7个语言专业,是我们国家开设东南亚语种最齐全的大学之一,已经成为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交流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

1986年,学校开始招收东南亚的外国留学生。从2006年开始,向东盟国家派出汉语教师资源。2007年自治区政府设立老挝留学生奖学金。2010年教育部批准广西民族大学为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接收高校,每年资助几十名东南亚留学生到国内留学。率先实行国内3年国外1年的所谓“3+1”跨国人才培养模式,与越南、泰国、老挝、缅甸、印尼等国90多所大学合作,互派留学生、互派教师、开展教学科研合作。每年接收东盟留学生1500多人,向国外派遣交换留学生2000多人。培养方向从语言专业拓展为以语言为基础的学科专业。

在3所孔子学院的办学当中,玛哈沙拉坎大学最有特色。广西民族大学首次在玛哈沙拉坎大学创办的孔子学院以开办汉语培训、大学专业汉语教育等中小学开设汉语课程,让更多的泰国人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逐渐形成汉语热、中国热。玛哈沙拉坎大学位于泰国东北部的玛哈沙拉坎省,这个地区一直没有华文学校,在这里推广汉语是一项具有开拓性的工作。玛哈沙拉坎大学孔子学院面对汉语教学和培训工作相当薄弱,当地民众还不太了解中国语言和文化的状况,通过各种渠道大力宣传,同时主动送学上门,免费进行教学,让人们对学习汉语有所体会,逐步培养学习汉语的兴趣。这些努力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一些学校主动与孔子学院联系,请求派人帮助开设汉语课程或开展汉语培训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汉语在泰国东北部的外语排位上升至前列。孔子学院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文体等活动传播汉语及中国文化,教学员学习基础汉语、中华饮食文化、音乐舞蹈、武术、书法等,从多方面体验中国文化。玛哈沙拉坎大学孔子学院积极传播中国文化,推广汉语教育,促进了中泰友谊的发展。

三、我国文化国际传播力亟待增强

当今世界,看得见的国家“硬实力”竞争,已逐渐被更隐蔽的文化“软实力”竞争所遮掩,国际间的经济技术军事实力竞争正越来越显现为文化软实力竞争。随着中国经济实力与政治影响力的日益提升,中华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辐射力在不断增强。美国学者约瑟夫.奈也认为,中国软实力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但是,当中国在世界政治和经济事务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影响力变得越来越大时,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却尚未取得相对应的地位和影响。就目前来看,我国的文化国际传播能力还很不足,明显与我国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不符,对外展现出来的“文化软实力”与政治经济军事的“硬实力”不匹配。表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就是中西版权逆差仍然比较大。从数量上看,2003年到2012年,我国版权输入总量为40498种,而输出数量从过去的1427种增加到9365种。版权贸易逆差从15:1缩小到1.91:1,这应该是不菲的成绩。但是这些版权输出地主要集中在台港澳地区和东南亚文化圈,在欧美国家发达国家,例如在英国、法国、美国、德国、俄罗斯、加拿大这6国中输出数量仅仅是2575种。与此同时,我们从这6个国家引进的版权达到10331种,引进与输出数量的比例是4:1。这是明显的逆差。

从内容上看,我国版权输出的内容多以中医、武术等传统文化书籍以及汉语工具书为主,而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理论、观念等文化核心价值的书籍不多,尤其是在思想意识形态上能够表达独到见解,并且引领社会思潮的出版物更是寥若辰星。相反,我国引进的西方图书当中反映西方学术思想、人生观、价值观的哲学类、文学类、法律类等图书比例高达70%—80%。这些出版物对国民的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带来不可低估的影响,对中华文化和社会核心价值带来一定程度的挑战和冲击。

其次是孔子学院发展很快,但是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发展也不平衡。

其三是西方仍然主导国际传媒。目前仍然是西方主导世界舆论。相关的数据显示,西方四大主流通讯社——美联社、合众社、路透社和法新社每天发出的新闻信息量占据了世界全部发稿量的80%。西方50家媒体跨国公司占领了世界95%的传媒市场,其中美国控制了世界上75%的电视节目的生产和制作。第三世界国家的电视节目当中,有 60%—80%的内容来自美国。

文化软实力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民族的复兴必须要有文化的复兴作为支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而繁荣昌盛的中华文化必然以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为根本途径。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文化国际传播还应该在推广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方面有更多的作为。谢谢大家!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