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物 > 察哈尔快讯 > 2011年 > 第4期
热点聚焦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01日  来源:察哈尔学会  作者:编辑与出版事务部  阅读:1390


博鳌论坛:公共外交的大舞台


  以“包容性发展:共同议程与全新挑战”为主题的博鳌亚洲论坛于2011年14号至16号在海南博鳌举行。年会举行之际,恰逢“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在海南省三亚市举行,新兴国家在世界经济版图群体性崛起和经济社会转型令人瞩目;2011年是中国“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中国转变发展方式的新形势、新举措、新机会同样引起关注。在此背景下,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设置的23个议题,高度聚焦包容性发展、新兴经济体和中国“十二五”规划,引起了世界舆论的高度关注。


博鳌亚洲论坛已成公共外交平台


  2011年正逢论坛成立10周年。10年前,来自亚洲和澳洲26个国家的领导人和前政要聚首中国海南博鳌镇,隆重举行博鳌亚洲论坛成立大会,从此亚洲有了一个属于亚洲人自己、既有鲜明亚洲特色又有宽广全球视野的论坛,在世界史书上揭开了让寰宇聆听亚洲声音,让全球见证亚洲增长的新的一页。

  10年来,论坛与亚洲同成长,与中国齐发展,议题与时俱进,成为亚洲以及其他大洲有关国家政府、工商界和学术界领袖就亚洲及全球重要事务进行对话的高层次、高水准平台。10年来,亚洲在全球的话语权显著增强,这得益于亚洲经济和新兴力量的迅速崛起。10年前,亚洲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舞台上的话语权还十分有限,但随着中国、印度、东盟等新兴经济体的壮大和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今日之世界,已对亚洲刮目相看。与10年前相比,今天亚洲经济占全球的比重已从27%提高到35%,亚洲地位的跃升让亚洲国家赢得了更多的话语权,而博鳌论坛也有助于亚洲发展中国家增强话语权。全世界都在关注亚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博鳌论坛,亚洲的声音越来越响亮。10年来,亚洲已成为全球经济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尤其在近几年世界经济因金融危机而遭重创,亚洲经济依然强劲增长,为世界经济复苏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博鳌亚洲论坛理事之一,海南省副省长、三亚市委书记姜斯宪表示:博鳌亚洲论坛经过10年的成长已经成为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论坛组织之一,成为一个公共外交的重要平台。“博鳌亚洲论坛经过10年的成长已经成为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论坛组织之一,现在这个平台我比较倾向于表达为一个公共外交的重要平台,”姜斯宪说:“外交活动首先是首脑外交或者是政府间的外交,而公共外交概念在这几年被提出来以后,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公共外交包含了政府与民间,包括企业、专家学者、社会公众的交流。”

  博鳌亚洲论坛产生的背景是亚洲金融危机困扰了亚洲各国,各方意欲寻求共赢,谋求可持续发展,因此推动成立了博鳌亚洲论坛组织。姜斯宪介绍:论坛经过10年的成长,影响力不断扩大,它的关注点既保持了稳定性,同时也展示了开拓性。稳定性是始终围绕着亚洲寻求共赢的角度,显示开拓性是它逐渐加强了亚洲问题和国际上重点热点的结合度。事实上,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也使得亚洲的发展和全球的发展密不可分。现在论坛关注点一个是关注亚洲的成长,一个是关注新兴经济体的成长。

  谈到论坛在10年中成长迅速,出人意料,姜斯宪认为论坛比较好的机制是一个重要原因。“我个人觉得论坛组织努力按照国际惯例发展自己,活动形式上非常具有国际化色彩,使得与会中外参加者都觉得可以畅所欲言。论坛代表具体出席哪一个分论坛或者哪一个会,大部分情况下是自主选择的,这使得一些比较成熟或者比较引人注目的议题会保留下来,每年对这些话题有新的见解,相对来说影响力比较低的题目就会被自动淘汰掉,增加新的题目。总体上论坛的机制还是比较好的。”


博鳌论坛唱响“亚洲精神”


  2011年博鳌亚洲论坛的主题——“包容性发展:共同议程与全新挑战”。所谓包容性增长又称共享型增长或“机会均等的增长”,是一种新的增长理念:既要通过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和其他发展机会,又要使发展机会均等化;既要通过保持经济的高速与持续的增长,又要通过减少与消除机会不均等,来促进社会的公平与包容性。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让社会和各阶层人群分享到增长的利益。

  中国是包容性增长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胡锦涛主席在三次APEC会议上都发表了中国倡导和实践包容性增长的讲话。指导中国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十二五规划”也充分体现出包容性增长的理念: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整个规划的宗旨。今年博鳌论坛聚焦包容性增长,中国是主要的观察点。中国一定会在包容性增长方面做出成绩,有望成为亚洲的表率。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和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上,国家主席胡锦涛分别发表了题为《展望未来、共享繁荣》和《推动共同发展、共建和谐亚洲》的重要讲话和演讲,集中阐述了亚洲精神的丰富内涵。

  胡锦涛指出,10年来,博鳌亚洲论坛在凝聚亚洲共识、传播亚洲声音、促进亚洲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全球具有重要影响的经济论坛之一。博鳌亚洲论坛之所以能够不断成长,得益于亚洲快速发展,也见证和推动了这一历史进程。亚洲发展不仅有力改变着亚洲人民命运,而且日益影响着世界发展进程。总结亚洲走过的不平凡历程,胡锦涛主席指出,亚洲的发展,与亚洲人民既坚持发扬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又注重学习借鉴世界其他地区的有益经验密不可分。他把亚洲各国人民的实践经验科学概括为“亚洲精神”,即亚洲人民历来具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开放包容的学习精神,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

  胡锦涛主席还提出亚洲国家要尊重多样文明,促进睦邻友好;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全面发展;分享发展机遇,共迎各种挑战;坚持求同存异,促进共同安全;倡导互利共赢,深化区域合作等五项建议。这将为亚洲国家人民继续弘扬“亚洲精神”、推动亚洲共同发展、共建和谐亚洲奠定坚实的基础。亚洲的成就是“亚洲精神”的重要体现,“亚洲精神”是亚洲人民的共同宝贵财富。只要坚持发扬亚洲人民的光荣传统和“亚洲精神”,亚洲人民必将在前进道路上创造新的业绩,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这就是亚洲给世界带来的启示。

  正如印度尼西亚《国际日报》评论文章所说:胡锦涛主席在2011年博鳌亚洲论坛上的演讲,总结出奋斗、创新、学习与团结这四大“亚洲精神”,代表了弘扬“亚洲精神”、发扬优良传统的时代强音,亚洲各国应珍惜难得的历史机遇,积极发展合作,共建和谐亚洲。


中国公共外交的盛宴


  在海南同时举行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和博鳌亚洲论坛,在三亚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力图求同存异,就解决全球问题凝聚共识;博鳌举行的亚洲论坛围绕“包容性发展:共同议程和全新挑战”这一主题,展开多方位讨论。如果说三亚会晤上,金砖五国达成出人意料的一致共识,那紧接着举行的博鳌论坛,表达有差异的观点,正是其吸引力所在。从三亚到博鳌,官方高层外交和民间外交、公共外交交错融合,海南椰风中的这一“中国外交一周”,被舆论称为构建“无须得到美国点头应允的世界”。由中国搭建的这两个平台不是中国独舞,倡导的是包容精神,和而不同,共谋发展。

  “金砖四国”( BRIC)包括拉美地区最大国家巴西、横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位于亚洲南部的印度以及中国。BRIC恰好是上述四国英文名称的首个字母组合,因其发音类似英文“砖块”一词,故得名。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高盛公司首席经济师奥尼尔于2001年提出,用以描述最有投资潜力的国家或地区的概念,如今成为国际合作平台,2009年“金砖国家”领导人首次会晤。2010年12月,“金砖四国”扩阵,吸收南非加入合作机制,今届是扩阵后的首次峰会。这一机制已初步形成以领导人会晤为主管道,以安全事务高级代表、外长、财长、央行行长、常驻多边机构使节会晤等为辅助,以金融、科技、智库、工商界等各领域务实合作为支撑的多层次合作框架。以“包容性发展”为主题的今届博鳌亚洲论坛共有五十多场活动,包括23场分论坛,150多人演讲,探讨世界热点问题。这个在中国定期寻址举办的非营利性、标榜为“非官方”国际会议,已走过10年风雨历程。10年前,论坛由一批亚太地区国家前政要倡议,由26国共同发起建立。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总结论坛10年历程时指出,博鳌论坛对亚洲问题的讨论绝非一般意义上的学术研究,而是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涉及亚洲一体化的实现机制、路径选择及重点突破等诸多问题。据悉,2002年论坛首届年会举办时,出席企业家为11人,而211年举办时,在全部1400百名代表中,企业家代表有1100百人。

  同美国打了三十多年交道的前中国驻美大使周文重,去年出任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他对论坛未来发展提出两个目标:未来要使论坛成员更具地区代表性,还需增加南亚国家的参与度;希望论坛能走出亚洲,面向世界。他透露,下半年论坛秘书处将在国外举办两项活动,其中一项是在澳洲举办博鳌亚洲论坛资源环境发展会议。周文重说,博鳌论坛是民间机构,是经济论坛,定位不会变,民间论坛需要官方支持,论坛重点研究亚洲区域合作,也离不开政治。今后将围绕提高参与度开展工作,鼓励更多国家企业参与博鳌论坛。


三亚已经成为中国公共外交的基地


  三亚建设专业旅游城市,过去也许只敢想旅游范围内的一些事情,比如成为国际性旅游城市,或者成为国家各种旅游政策的试点等,认为这已经是无上殊荣了。但多次重大国事活动尤其是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在三亚举行,使三亚的城市性格更加丰富,政策的支持和自身的努力使它已经不仅是一个卓越的旅游城市,还在逐渐成长为一个以自己的独特作用影响国家大计的外交平台。


三亚为中国拉开“休闲外交”大幕


  从2008年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三亚举行“最美国事活动”开始,“休闲外交”这个词开始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为中国老百姓所熟知。2008年4月,在风景如画的亚龙湾,胡锦涛主席在海边的绿草坪上为来华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的四国国家元首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并举行多场与外国领导人的会晤,碧海蓝天、椰风海韵,红地毯和绿草坪的背景让此次国事活动被网民称为“最美国事活动”。

  文汇报评论说,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国家元首第一次在首都北京以外的地方举行国事活动,被誉为一次“中国外交的创新”。此后,国事活动密集在三亚举行,引起了外界极大的兴趣: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三亚会晤了出席当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的多位外国领导人;2010年底,国务委员戴秉国与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三亚举行非正式会晤;2011年,直接把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放在三亚举行,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前,胡锦涛主席在美丽的三亚会见了3位与会外国元首。

  在复旦大学教授、博导,复旦大学国际公共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孟建看来,过去的那些活动多少附属于博鳌亚洲论坛,直到此次举办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三亚才真正明确了它的重大而独特的政治地位。他把三亚称为中国“休闲外交的启航地”。他认为,正是三亚,拉开了中国“休闲外交”的大幕。“休闲外交”又称“不系领带”的外交,是指在科学、合适、形式多样的休闲活动和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的外交活动。在当前世界,“休闲外交”以其个性化和人性化的氛围越来越受到青睐和重视。近几日,海内外媒体纷纷把中国的“休闲外交”与三亚联系起来,认为中国的“休闲外交”是从三亚开始的。不但如此,香港《文汇报》还推出整版报道,称三亚已经有条件打造中国“休闲外交”基地。 


打造外交基地三亚万事俱备


  其实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在三亚举行峰会之前,三亚的老百姓还不大明白三亚跟外交平台有多大关系。此次活动以后,随着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人们开始渐渐明白,其实三亚具备的先天和后天的优势已经堪当“外交基地”的大任了。

  《文汇报》撰文指出,2008年4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龙湾海滨为四国元首举行了隆重的国事活动,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赞扬。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当年底到海南调研时,明确表示将积极支持三亚建设中国的“休闲外交”基地。此文认为,其实自2001年以来,外交部就一直在积极推动把三亚建设成为我国民间外交和休闲外交的基地。每年安排到海南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各国嘉宾在会议结束后赴三亚小憩。为三亚美景所吸引,前来休闲度假的外国政要日益增多。此文指出,三亚与外交事务中频频亮相的美国总统私人农场、戴维营度假胜地、俄罗斯海滨城市索契等一样,拥有风景宜人的自然环境、完备安全高水平的度假休闲设施及富有特色的活动资源,三亚一流的休闲度假资源,不断提升的国际化程度以及日益提高的国际知名度,使其已经具备建设国家“休闲外交”基地的条件。

  官方意见最明确的表白,应该在《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若干意见》中。文中表述国务院给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六大战略定位中,第四个提到了要把海南建成“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发挥海南对外开放排头兵的作用,依托博鳌亚洲论坛的品牌优势,全方位开展区域性、国际性经贸文化交流活动以及高层次的外交外事活动,使海南成为我国立足亚洲、面向世界的重要国际交往平台。”

  三亚民间有自己的理解: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南巡讲话推动了深圳的飞速发展,国家主席胡锦涛2008年在三亚摆开仪仗队欢迎外宾是对三亚的肯定,寓意着三亚或将承担一定的政治职能,国家元首亲自为三亚的发展打开又一扇大门。有人分析说,三亚的生态环境正是国际上提倡的绿色、低碳、环保发展之道,把三亚作为一个外交平台,可以让外国领导人看看中国在低碳事业上的表现。所以三亚打造外交平台,具有独到的优势和可靠的前景。或许民间的说法不足采信,但这表达了三亚人民希望受到重视的美好愿望。

  而对副省长、市委书记姜斯宪来说,“休闲外交”的提法不如“公共外交”。他开玩笑说,元首们在一起谈事情,其实一点也不休闲。另外,公共外交其实有更广的范围,它不但指政府间的外交,也指政府与民间、民间与民间的交流。把海南打造成公共外交基地,是不止于元首间的“休闲外交”,他欢迎各种形式的对外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来到海南,来到三亚。他一再表示,愿通过积极的努力,使三亚在中国的外交活动中发挥独到的作用。从国家的支持到三亚的自觉,从政府的努力到民间的响应,加上三亚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政策优势,还有最近金砖国事活动成功的实践经验,以及形势大好的舆论支持,三亚打造“外交基地”的条件已经成熟。 


国事活动或将成为三亚经济发展新引擎


  旅游城市从来都面对非常激烈的竞争,而现在,三亚定位为国际化旅游城市,又多了来自其它国际旅游目的地的竞争。而所有的竞争,现在指向了“软实力”。在一定程度上,软实力就是号召力。

  孟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金砖国事活动对三亚的影响,一口气说出了三条意见。他认为,一是宣传三亚的极佳契机,二是一个更高的平台,三是三亚发展的强大动力。孟建认为,金砖国事活动对三亚的意义就是提升了三亚的软实力。“首先,对三亚来说,有能力接待大量的外国元首,这全面考验了三亚的整体素质和与国际接轨的程度,本身就提高了三亚的软实力。”他介绍说,在城市国际竞争力的考察中,有没有能力参与重大国际性活动,是一个重要的指标。现在,三亚已经做到。“其次,成功举办金砖国事活动,使三亚的城市性格更加丰满。过去,可能较多地强调自身定位是旅游城市,只追求各种旅游试点和示范区等,其实这是很单一的,现在加上了外交平台这一元素,就使城市性格组合更加优化。”孟建认为,国事活动对一个城市竞争力和号召力的影响,怎么说都不过分,在他看来,三亚从一个单纯的旅游城市,到一个外交平台的飞跃,是一个质的飞跃,甚至应该影响到对城市定位和发展思路的考虑。舆论普遍认为,打造外交基地或将成为三亚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增长的新引擎。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